我們誰都吃過藥,
可你知道,
藥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嗎?
這篇文章由美國責任醫師協會賴美君博士出品。
先給大家看一下賴博士的介紹:

看完介紹,
想必你們心裡有數了,
這篇文章和徐嘉博士的一樣,
都是論文級別的閱讀難度。
選項我都幫你備好了
1、靠毅力堅持看完全文,
並選擇吃低脂純素!
2、太難了,我轉給身邊的專家&醫生&槓精看,
我低脂純素曬太陽,
保持健康就行了。
3、天天審閱博士&專家論文,
覺得自己也是超棒的!
那麼
我們吃的藥
到底
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呢?

以正確的基礎建構知識
系列文章之一
序言

01
本文重點
1. 從健康的角度來說,倡導非藥而愈是因為人體有自愈力。
2. 從生物醫學的角度來說,倡導非藥而愈是因為現今的藥物發展體系,不僅殺害了數不清的動物,還非常耗時耗資,且失敗率高達92%。

3. 光是發展一個藥物便可花費12年和70億人民幣(有的文獻估計到180億)。
我們的社會花了這麼多資源在藥物發展上,卻只有8%的新藥能成功上市,上市以後或者花費甚鉅,病人買不起,或者不能保證藥到病除。
身為社會的一份子,我們想要健康除了得知道人體有自愈能力,也需要知道:想要提高藥物發展的成功率,降低社會成本,動物實驗絕不能是藥物發展的研究基石。

4. 本文是一系列分析動物實驗缺失的序言。旨在讓大家瞭解新藥發展的流程、耗費的資源時間與金錢、還有其高失敗率的主因:以動物實驗為研發基石。
這裡特別要注意的一點:本文並非批評已經被發展出來的藥,而是提倡發展藥物的過程必須改進,特別是藥物發展的第一個流程:臨床前研究。
這個部分是所有藥物發展的基石,但使用的研究模型卻以動物實驗為主。

繼續閱讀